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物流成本觀念的謬誤


物流成本觀念的謬誤

1        前言:這是一個蠢問題嗎?

  這幾年從事化學品製造與貿易的產業,遇到兩個老總,都問過一個同樣的問題:我們每公斤需要花多少運費?。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時,險些崩潰:你們怎麼用這種方式度量物流成本。

  光是反問一個問題,就讓前面一個問題失去意義:因為台灣說大不大,但是從新竹到台南還是差了200-300 km,這200-300km的差距,就造成運費可能從幾千塊變成1萬元以上。分攤到每公斤化學品的成本,可能就差距快NTD 1,如果每個月賣出1000 ton,這個問題所造成的誤差,可能就超過NTD 1,000,000

  現代企業的運作方式,對經理人最殘酷的一面,就是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從大量資訊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資訊,然後立即決策。尤其月高階的經理人,所面臨的困難狀況就益發嚴重,所以他們往往是需要一個簡單數字,做為決策的基礎,卻常忽略數字的來源與計算方式是否正確,最後造成成本的失誤,也難以追溯真實成本的產生原因。

  舉例,我接手的運費成本簡報格式,每月會出現數字高高低低,當出現單位運費拉高時,我就說:因為南部C公司需求增加,實際上,有其他相對應因素可能抵銷這個原因,例如,增加的是比重較重的化學品,所以增加單位運費不會增加如此顯著。因為是混在一鍋炒,我只要講出一個合乎邏輯的因素,當月就過關了。當然也不沒辦法去分析真實原因。

  所以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寫給top manger看,讓最高決策者在掌握運輸成本時,不要為了簡化決策程序,而造成成本失誤。



2        傳統成本模式與作業基礎模式

  概略說,想要一個物流單位成本來涵蓋所有物流作業,這是傳統財務成本的觀念:將所有產生的成本加總後,平均分攤,或是按比例分攤方式,分攤到所有成品 (或服務)上,產生單位成本。這樣表示結果簡單清晰,但是卻很難去追溯每一項成品 (或服務)的成本差異,所以可能是賺錢的補貼賠錢的,賠錢的營業額卻拼命往上衝,越做越陪。

  作業基礎的成本模式 (activity based costing),實際上已經被討論很多年,但是因為資料收集的繁複,所以較少企業施行。基本觀念就是:將每項作業的真實成本找出,歸納到每一產品的單位成本中。可想而知,每項產品都有獨立的單位成本,對於高階主管在決策時幫助較小。



3        經理人的對應方式

  面臨上述的困境,經理人會採用幾個方式對應:

3.1       縮減作業基礎衡量的項目:

  因為每一產品在物流作業的項目,往往經歷幾十個流程,部分流程所造成的成本衝擊差異非常小,這時就可以以傳統財務成本方式計算

例如,以3C產品在物流中心進貨作業而言,因為材積差異造成作業成本有差別 (一條RAM的進貨成本,當然比一台printer來的低),但是進貨作業如果再區分為收貨、暫存、貼標與上架作業,就可以發現部分作業成本差異非常小,其實可以將總成本以材積方式做平均分攤就可以。

3.2       合併產品項目

  FMCG產業裡,一個物流中心庫存項目往往是以千或萬計算,相同種類的產品 (例如衣服類、運動鞋子童鞋類….)當然是以同樣作業基礎成本做計算,但是在3C產品中,RAMHard Disk的作業成本是否可以歸屬同一項目? 只要作業流程相同,儲存方式相同就可以。

3.3       找出最大影響因子

  這是用於追溯成本的手段,概念上就是將物流成本切成幾個區段,例如倉儲運輸再問哪一個區段或是因子,所佔的成本最大,並分析這段的成本。例如,化學品的物流成本最大比例,就是在運輸上,所以分析與改善運輸成本就可以達成較大效益。

3.4       找出最大變異因子

  這是找出成本因子變動最大方法,就是分析因為產品與通路的差異,可能造成物流作業哪一段差異最大,所造成的成本差異是否也最大?

  例如,在物流中心作業時,衣服與鞋子的材積與特型不同,所以揀貨模式也不同,所造成的人力成本也有差別了

  物流作業模式是case by case的,即使看似相同市場通路與產的競爭者,只要公司的策略不同,就會有不同物流流程 (請參閱拙作:「物流作業決定因子」,所以在採行對應的方式,必須也依照當時條件做分析。



4        建議

  在這裡對經理人與高階主管們,各有一個建議

4.1       對經理人

  在決定何種成本分析模式時,必須依照自己所處企業文化與主管來決定報告方式,本文一開始有談到兩個老總的要求,因為他們都是業務出身,對於資訊的需求是以簡略與快速為主。但是我也遇到過工程師背景的主管,對於以excel展開密密麻麻的數字,非常有耐心的研讀與判斷,如果提供過於簡略的結果,是不被接收的。

所以對於成本報告的簡略程度,端賴你的組織文化或主管的需求

4.2       top manager而言

  物流成本掌握因素,儲業務報價,談判的目的外,另外還有財務成本追溯因素過於簡約的計算模式對改善成本一點幫助都沒有